我国主要的喀斯特地貌类型有哪些?典型的代表有哪些?
按出露条件,喀斯特地貌可划分为:裸露型喀斯特、覆盖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三种。我国云贵高原、湖南南部郴州等地区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
喀斯特地貌指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扩展资料:
地貌形成的根本条件,我国西南地区之所以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最主要的是这里有其发育的主体。大量的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和卤化盐岩在流水的不断溶蚀作用下,在地表和地下形成了各种奇特的溶洞。
喀斯特景观。从溶解度上看,卤化盐岩>硫酸盐岩>碳酸盐岩;由于碳酸盐岩种类较多,其各类岩石溶解度随着难溶性杂质的多少而定,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从岩石结构分析,结晶质岩石晶粒愈大溶解度愈小;等粒岩比不等粒岩溶解度要小。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喀斯特地貌
兰渝铁路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2008年9月26日,横跨甘川渝三省市的交通大动脉兰渝铁路在兰州市开工建设。 兰渝线在陇海线南面与宝成线在四川广元附近交叉,形成巨大的X形。它北连兰新线、包兰线、兰青线及青藏线,南连渝怀线,沟通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穿越西部资源富集区,横越两个西部大省和一个直辖市,是西北到西南出海口距离最短、最便捷的通道。
兰渝铁路建成后,兰州与成都、重庆的铁路运输距离将由现在的1172公里和1466公里,分别缩短至836公里和820公里,客车运行时间由现在的17.5小时和22小时,分别缩短为7.5小时和6.5小时。 经铁路部门初步测算,兰渝铁路建成后,兰州至成都、重庆的铁路运费将降低约三分之一,而时间缩短约三分之二,具有极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兰渝铁路如果再从重庆经怀化、邵阳、衡阳、郴州,到广州,扩充为兰广铁路,将形成一条连通西北、西南与珠三角的大动脉。而从兰州先到重庆,再经怀化、武冈、永州、郴州、赣州,直到厦门,扩充为兰厦铁路,则将成为连通西北、西南与闽三角的通道。
兰渝线经过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和甘南藏族自治州,与四川省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相距很近,这三州又是藏、回、羌族等少数民族与汉族的接壤地。尤其是兰州至广元段600公里贯穿藏回居住区,兰渝铁路的修建,有利于发展当地民族经济,改变民族地区封闭、落后的面貌,形成连接西南、西北的一条生命线,建成一条秦巴经济走廊。这对增强民族团结,保一方平安和维护西部地区政治稳定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由于受交通落后的制约,特别是苦于缺乏铁路运输,兰渝铁路沿线的经济发展极为落后,在该线经过的25个县市区中,就有13个国定扶贫重点县,4个省级扶贫重点县。不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到2000元。但兰渝铁路沿线有丰富的农牧业资源,有色金属资源(铅锌矿)、煤炭资源、建材资源和文化旅游资源等。修建兰渝线,有利于开发沿线各种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老、少、边、穷地区脱贫致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有效地提高沿线人民的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