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乌兰浩特为什么叫王爷庙?
王爷庙是如今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的旧名。这里之所以曾经叫王爷庙,还得从康熙年间建立的一座庙讲起。
康熙二十年(1681年),科尔沁右翼前旗地区由清政府御封的第二代札萨克图郡王拜斯噶勒管理。郡王的长子鄂齐尔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蒙古族小伙子,身材魁梧,面目清秀,善于骑马射箭,而且心地善良,富有爱心。当地百姓都说他一定是郡王理想的继承人。老郡王为了锻炼年轻的鄂齐尔王子,经常给他安排一些辛苦的事情,以便于他的成长。
那一年,科尔沁地区出现了土匪,可恶的土匪经常袭击牧民,抢夺牛羊,欺男霸女,为害一方。正义的鄂齐尔王子主动申请要带兵去剿灭土匪,老郡王同意了,并给他安排了一队人马。
鄂齐尔剿匪心切,命令士兵分成几路,全面出击。没想到,土匪非常凶恶,借助地形优势,竟然打败了前来剿匪的士兵。鄂齐尔首战失利,自己也受了伤,落荒而逃。他没有目标的任由马匹带着他跑向草原的深处。
天渐渐黑下来,鄂齐尔看见不远处有一个蒙古包,他想到那里借宿一下,但是,受伤的身体实在支撑不住了,他觉得头昏目眩,一下子摔下马来。
当鄂齐尔王子醒来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了,他躺在温暖的蒙古包里,只有他自己,没有任何人。他感到伤口还有些疼痛,但是已经包扎得很好了。
这时,蒙古包的门开了,射进一缕刺眼的阳光,紧接着进来一位蒙古族姑娘。
姑娘看到苏醒的鄂齐尔,笑着说:“你醒了?昨天你晕倒了,要不是我放羊回来时看到,你早就没命了。”
鄂齐尔迷惑地看着姑娘,回忆着昨天的事儿,说:“谢谢姑娘!”
姑娘笑着说:“别谢我,要谢啊,你得谢我阿爸。是我阿爸一夜没睡,给你治伤。”
姑娘名叫阿润齐不日,他父亲图门是一位草原上的蒙古族医生。
鄂齐尔王子对阿润姑娘父女隐瞒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只说是跟随王子来剿匪的士兵。
阿润的父亲听说是剿匪的人,非常高兴,因为所有的牧民都恨透了土匪,图门说,一定要尽快治好鄂齐尔的伤,让他能早日重返战场。
在阿润家养伤的日子里,鄂齐尔了解到,阿润从来没有见过她的母亲,她的母亲是在阿润出生时因为大出血而去世了。阿润是在奶奶和阿爸的照顾下长大的,奶奶前年也去世了。现在家里就剩他们父女俩一起生活。阿润虽是个女孩子,但是她从小就喜欢骑马射箭,跟随阿爸学习武艺,是阿爸的好帮手。
阿润帮着阿爸照顾养伤的鄂齐尔王子,鄂齐尔给阿润讲各种历史故事和军队的趣事。两个年轻人的心越走越近,爱情的种子也在两个人的心里生根发芽。虽然才接触短短的几天,但是他们却觉得好像已经认识几十年了。
鄂齐尔王子的伤完全好了,他想离开这里,去寻找自己的队伍,他要继续完成父王交给他的剿匪任务,他要为草原的牧民除害,还科尔沁大地一片祥和安宁。阿润却舍不得他离开,并说要跟他一起去剿匪。老阿爸图门坚决不同意阿润跟鄂齐尔走。
这时,鄂齐尔王子的军队找到了这里,原来前几天战败后,大家四处散去,后来遇到了拜斯噶勒郡王派来的援军,他们就聚齐人马,开始四处寻找鄂齐尔王子。现在看到鄂齐尔王子平安无事大家都很高兴,纷纷下马请安。图门和阿润这才知道在自己家养伤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鄂齐尔王子。
鄂齐尔王子邀请图门和阿润跟自己的军队一起走,共同去剿灭土匪,然后带他们父女回王府,准备好好答谢他们的救命之恩。
有了上次的作战经验,再加上援军的帮助,很快他们就剿灭了全部的土匪,恢复了草原的幸福生活。
回到王府,鄂齐尔王子跟父亲拜斯噶勒郡王提出了想要迎娶阿润齐不日姑娘,老郡王非常欣喜地同意了他们的婚事,并为阿润的父亲图门开办了一家医馆。阿润齐不日姑娘和鄂齐尔王子过着幸福的生活。
两年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第二代札萨克图旗郡王拜斯噶勒因病去世,按照清政府的政策,王子鄂齐尔继承郡王位,成为札萨克图旗第三代郡王,阿润齐不日成为了他的嫡福晋。而且还有一件让小夫妻俩高兴的事儿,阿润怀孕了。鄂齐尔知道自己要做阿爸了,特别高兴,白天处理公务,晚上回来就围着阿润转来转去,看着阿润一天天鼓胀的肚子总是能呵呵地笑起来。
怀胎十月,一朝分娩。不幸的事情却随之发生,历史惊人似的重演了。
阿润生下一个男孩,却因产后出血不止,医治无效,生命垂危。鄂齐尔紧紧的拉着阿润的手,痛哭流涕,悲痛欲绝。
再大的悲伤也无法挽回阿润的生命,阿润齐不日香消玉殒。
鄂齐尔按照郡王嫡福晋的规格,隆重地埋葬了阿润,并在她的墓地周围种上了大片的杏树。每年春天来临的时候,杏花绽放,遍地飘香,鄂齐尔希望阿润看到杏花能够开心快乐。
阿润去世后,鄂齐尔日日思念,夜夜期盼,经常到阿润的墓地一坐就是一天。他觉得是自己的福分不够,老天夺走了阿润,一度想出家为僧,远离尘世,静心苦修。
老郡王的福晋,鄂齐尔的额娘看到自己的儿子天天这样折磨自己实在是心疼。劝慰他应该好好照顾阿润留下的孩子,应该打起精神励精图治管理好辖区事务,让阿润在天之灵能够看到,九泉之下也能瞑目。
人,都是在经历了重大事件之后才会变得越发成熟。鄂齐尔郡王找回了自信,恢复了神武,开始带领着牧民发展畜牧,经营商业,打造手工,把科尔沁右翼前旗治理得井井有条。
白天的忙碌可以使鄂齐尔郡王忘掉思念,夜晚静下来的时候,阿润齐不日的身影,就会不自觉地浮现在他眼前。
康熙三十年(1691年),鄂齐尔决定建一座家庙,请高僧来做主持,为阿润齐不日诵经祈福。
历时两年,规模很大的寺庙建成了。有两个正殿,前殿名为朝仁拉仓殿,后殿名为朝克沁殿。有81间庙舍,2个庙仓。乳白色的喇嘛住宅300余间。寺庙四周呈长方形,平顶。建筑物周围竖立着石刻佛像经碑21座,总建筑面积约为60000平方米,王爷庙建筑风格为汉藏合璧式,正殿前100米处竖立着3丈高的4根红漆经杆,上悬黄布经旗。山门外两侧排列一对石雕雄狮。殿堂正门外有面阔3间的大廊,廊内正门两侧墙壁上绘有手持法器的四大天王画像。大廊东西两端,各置铜制法轮一座,带的铁环,可以转动。庙顶有一铜兽昂首而立,四角耸立着经轮、短戟,象征着吉祥如意。殿堂四壁均以石块砌成,白壁红边。顶部设有大型天窗,寓意佛法通天。四角各设铜制鎏金经柱,南墙上端中间,有铜制鎏金法轮模型,左右有相对而立的铜制鎏金神鹿。正殿前部54间为经堂,后部27间为佛堂,均为盘龙红漆明柱,天花板上绘有龙凤图案。在经堂正门入口处,悬挂着缎制绣花的伞盖顶幔,地上铺有地毯,铺设喇嘛坐垫,坐垫前摆着小方桌,桌上放有经卷、小铜铃、木鱼,依次各排列数行,作为喇嘛的集体诵经之处。佛堂靠北墙正中,供有2米高的释迎牟尼铜制鎏金佛像;身高均为1.67米的宗喀巴佛像在其左,麦德尔佛像在其右。还有三国时期名将关羽与赤兔马和部下关平、周仓等的木雕像。墙壁上挂有各种神佛画像,其中有十八罗汉等。佛堂东西两侧,按照佛位顺序排列着形态各异、大小不等的铜、木、泥塑的佛像多尊。
家庙建成后,鄂齐尔从东乌珠穆沁旗请来高僧却尔济担任家庙的主持。当地百姓为了表示对鄂齐尔郡王的尊敬,都称呼这座家庙为“王爷庙”。
康熙三十三年(1694),郡王鄂齐尔带领高僧却尔济到北京觑见康熙皇帝。却尔济喇嘛是个造诣很深的高僧,在京期间把许多藏文经卷译成蒙文,这对极力推崇藏传佛教的清王朝来说,无疑是一件有功德的事,于是“龙颜大悦”,康熙皇帝封却尔济喇嘛为“巴克西葛根”,意为“国师”。并赐给他所主持的王爷庙匾额:“好特老尼古勒苏格齐”,汉语是“普慧寺”。这个名称不为旗民所知,人们还是一直习惯的称为王爷庙。因为有皇帝的“御赐”,从此,王爷庙作为地名便被叫开。
二、罗王爷庙来历?
罗侯王庙,当地人称之“大王公庙”,因清朝曾在此设炮台,故又称“炮台公庙”,供奉的主要是宋末元初时期朝列大夫、化州路总管罗郭佐。罗郭佐出生于广东石城县(今廉江市),生卒年不详,祖父罗廷玉为石城主簿,父亲罗嗣宗为石城知县。罗郭佐及其两子罗震、罗奇、孙罗元珪,曾孙罗仕显五人为平定海寇,海上遇警,骂贼而死,后人尊之为“罗五节”,并在元朝至正年间建庙纪念,《高州府志》、《吴川县志》、《石城县志》和《湛江文史》等均有所提及。“罗侯王庙”自建成以来,香火鼎盛,曾于清道光二十一年刻凿石碑《罗侯王庙香灯勒示》一通,光绪十九年重修并刻下《重修侯王爷庙捐题碑记》石碑两通,现存罗侯王庙门口左侧。
三、成都王爷庙来历?
王爷庙的来历一直富有传奇色彩。关于王爷庙的来历,至今仍流传的民间传说有两个版本。
一是风水说。王爷庙建造于釜溪河畔的一个夹子口。当釜溪河到了枯水期时,清晰可见王爷庙的根基下那一块块石头蜿蜒像一条龙,也就是民间流传的“石龙过江”。相传夹子口下有一个很深的洞,可直通东海,釜溪河水也是由此洞流向东海里的。
古时的盐商信奉阴阳五行,因此按阴阳五行之说“金生于水,水去金失”,若不在此修殿造庙,立刻锁住水口,那么自贡依靠产盐聚集的大量财富将沿夹子口的深洞付之东流。于是,当年的自贡盐商斥巨资在此修建王爷庙,为的就是锁住水口,将财富永远锁在自贡。
二为斗富说。当时盐业经济发达,盘踞在自贡的陕西籍盐商于乾隆元年集资在龙凤山麓修建了西秦会馆。建成后的西秦会馆,气势宏伟、富丽堂皇。本地盐商大为震撼,发现西秦会馆像一杆“杏黄旗”死死插在“龙”山“凤”尾中区,会断了本地盐商的财运。传言一出,使本地盐商怒发冲冠,耿耿于怀,誓要与之比高低。
于是,本地盐商开始斥巨资选址修建庙宇。最终选中在釜溪河畔一个夹子口建王爷庙。之所以选择此处,为的是要在“龙头”和“夹子口”处,依托釜溪河为屏障,竖起一杆比西秦会馆高三尺的“杏黄旗”,从雄姿霸气上压倒陕商,以破解其风水。
四、三王爷庙的由来?
王爷庙的来历一直富有传奇色彩。关于王爷庙的来历,至今仍流传的民间传说有两个版本。
一是“锁水”说。王爷庙建造于釜溪河畔的一个夹子口。当釜溪河到了枯水期时,清晰可见王爷庙的根基下那一块块石头蜿蜒像一条龙,也就是民间流传的“石龙过江”。相传夹子口下有一个很深的洞,可直通东海,釜溪河水也是由此洞流向东海里的。
古时的自贡盐商斥巨资在此修建王爷庙,为的就是锁住水口,将财富永远锁在自贡。
二为斗富说。当时盐业经济发达,自贡的陕西籍盐商于乾隆元年集资在龙凤山麓修建了西秦会馆。建成后的西秦会馆,气势宏伟、富丽堂皇。本地盐商大为震撼,发现西秦会馆像一杆“杏黄旗”死死插在“龙”山“凤”尾中区,会断了本地盐商的财运。传言一出,使本地盐商怒发冲冠,耿耿于怀,誓要与之比高低。
于是,本地盐商开始斥巨资选址修建庙宇。最终选中在釜溪河畔一个夹子口建王爷庙。之所以选择此处,为的是要在“龙头”和“夹子口”处,依托釜溪河为屏障,竖起一杆比西秦会馆高三尺的“杏黄旗”,从雄姿霸气上压倒陕商。
五、龙潭桥王爷庙由来?
一是风水说。王爷庙建造于釜溪河畔的一个夹子口。当釜溪河到了枯水期时,清晰可见王爷庙的根基下那一块块石头蜿蜒像一条龙,也就是民间流传的“石龙过江”。相传夹子口下有一个很深的洞,可直通东海,釜溪河水也是由此洞流向东海里的。
古时的盐商信奉阴阳五行,因此按阴阳五行之说“金生于水,水去金失”,若不在此修殿造庙,立刻锁住水口,那么自贡依靠产盐聚集的大量财富将沿夹子口的深洞付之东流。于是,当年的自贡盐商斥巨资在此修建王爷庙,为的就是锁住水口,将财富永远锁在自贡。
二为斗富说。当时盐业经济发达,盘踞在自贡的陕西籍盐商于乾隆元年集资在龙凤山麓修建了西秦会馆。建成后的西秦会馆,气势宏伟、富丽堂皇。本地盐商大为震撼,发现西秦会馆像一杆“杏黄旗”死死插在“龙”山“凤”尾中区,会断了本地盐商的财运。传言一出,使本地盐商怒发冲冠,耿耿于怀,誓要与之比高低。
于是,本地盐商开始斥巨资选址修建庙宇。最终选中在釜溪河畔一个夹子口建王爷庙。之所以选择此处,为的是要在“龙头”和“夹子口”处,依托釜溪河为屏障,竖起一杆比西秦会馆高三尺的“杏黄旗”,从雄姿霸气上压倒陕商,以破解其风水
六、昭山王爷庙来历?
昭山王爷庙,又称“昭君庙”,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西关十字向西50米处,是一座供奉昭君文化女神的道教庙宇。昭山王爷庙的来历与中国历史上的一位女性人物“昭君”有关。
据传,昭君是汉武帝的外戚,她被选中嫁给了匈奴单于,为了维护汉朝和匈奴之间的和平,她不惜化解了匈奴对汉朝的威胁。后来,她回到中原地区,被封为昭君文化女神,受到人们的崇敬和祭祀。
昭山王爷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最早建于唐代,但历经多次修缮和重建。现在的昭山王爷庙建筑群是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所建,建筑布局严谨,规模宏大,是西安市内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庙宇之一。
昭山王爷庙的建筑风格独特,以黄色琉璃瓦、红色墙体、青色石柱为主色调,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风格和艺术特色。同时,庙内还珍藏有许多历史文物和文化宝藏,如明代的钟鼓、唐代的雕塑等,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七、乌兰浩特有几个庙?
乌兰浩特市有十五座寺庙,具体有 观音殿, 乌兰浩特市居士林, 成吉思汗庙, 成吉思汗庙景区, 乌兰浩特市王爷庙, 葛根庙, 吉祥庙, 灵泉寺, 扎赉特旗乾德牟尼庙, 达格吐庙, 普惠塔, 博克达庙, 观音殿 等寺、庙、道观、塔。
其中最有名的是成吉思汗庙,坐落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罕山之巅,成庙由蒙古族耐勒尔设计,1940年5月5日动工修建,1944年10月10日竣工。该庙坐北朝南,正面呈"山"字型;融汉、蒙、藏三个民族建筑。
八、乌兰浩特葛根庙介绍?
回答如下:
葛根庙(Gegen Temple),根据网站2023年4月显示,占地总面积为6万多平方米,始建于1796年,位于乌兰浩特市,是当地藏传佛教之地。
葛根庙以梵通寺、广乐寺、广觉寺、宏济寺、慧通寺五大殿宇为主,配有葛根宫、尼玛宫、葛根陵等小型殿宇,殿宇又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部为经堂,后部为佛堂。
葛根庙以《甘珠尔》和《丹珠尔》为主诵经典。
九、龙王爷庙门对联?
上联:龙从百丈潭中起;
下联:张在千里月上来。
上联:龙王庙长江第一险庙无庙有玄妙;
下联:黄鹤楼云海半截仙楼攀楼登星娄。
上联:宗臣遗像肃清高,在地成形,在天成象;
下联:山川出云作霖雨,有仙则名,有龙则灵。
上联:正中德备乾符应;
下联:利济思敷解泽流。
上联:宅胜境而灵,川渟岳峙;
下联:润群生者广,云行而施。
十、西安有马王爷庙吗?
马王爷在马王庙里,道教,位置在河南省柘城县大仵乡东3公里郭庄村西头。在西安钟楼附近有一座湘子庙,在殿内两人侧也有月老和马王爷两人尊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