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的三湘是哪三湘?

日期: 栏目:旅行社 浏览:0 评论:0

一、湖南的三湘是哪三湘?

湖南素有“三湘”之称,“三湘”之说有三种: 一说,因湘水发源于广西桂林的兴安县,有灵渠与漓水连接,称之“漓湘”;湘水东北流至永州北苹口在潇水汇合,称“潇湘”;再东北流经衡阳北,又与蒸水汇合,称“蒸湘”。因而合称“三湘”。由于桂林的人文地理、语言风俗与永州相同,古代属零陵郡,习惯上被归入三湘范畴。 一说,是潇湘、资湘、沅湘的合称。因漓水南流入珠江,不属湘江水系;蒸水则太短小,所以去掉漓、蒸二名。而湘水北流至湘阴北之临资口汇入资水,叫资湘;北流至岳阳县西中洲,汇入沅江主洪道称沅湘。资水、沅水为湖南四大水系,流经地域占全省的2/3,故用“三湘”泛指湖南全境。 也有以湘乡、湘潭、湘阴为三湘者,原因是在清代同(治)光(绪)年间,三县曾有曾国藩、左宗棠等为首的众多湘军名将名宦。但这些近代人物的历史并不可与湖南历史同俾,更何况也不能代表湖南的全境之概念。

二、湖南简称“三湘”指的是哪三湘?

“三湘四水”一词对中国人来说是非常熟悉的,无论是媒体还是人们在日常交流中都爱用“三湘四水”来代指湖南。不过对“三湘四水”一词也有很多种提法与解释,“三湘四水”中的“四水”是指湘江、资江、沅江、澧水四条河流,这基本取得了共识。但对“三湘”一词的理解却各有不同。

据考证,“潇湘”一词始于汉代。《山海经·中山径》言湘水“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到唐代中期,“潇湘”不单意指湘水,而是被诗人们衍化为地域名称。而自宋代以来,人们就多以“三湘”代指湖南。究竟何为“三湘”,一般有下面几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指:湘水发源与漓水合流后称漓湘,中游与潇水合流后称潇湘,下游与蒸水合流后称蒸湘,故名“三湘”。

一种说法是指:湘乡为下湘,湘潭为中湘,湘阴为上湘,合称“三湘”。

一种说法是指:用作湘东、湘西、湘南三地区的总称,泛指湖南全省。

但是以上三种说法都各有缺陷,似乎都无法基本概括湖南全省。据《水经注》称:“湘水出零陵始安县阳海山”。广西北部地区,在汉代属零陵郡管辖,始安县即现在广西的兴安县。阳海山现称阳朔山,阳朔山立有一块“湘漓分派”大石碑,湘水向东北流去,漓水向西北流去,这是湘漓二水的分水岭,人们通称“漓湘”。湘水蜿蜒流入湖南零陵,与发源于九疑山的潇水汇合后向北奔流,这一段为湘水中游,称“潇湘”。潇湘二水滚滚流到衡阳,与蒸水合流,为湘水的下游,称蒸湘。从而将“漓湘”、“潇湘”、“蒸湘”统称“三湘”。这里暂且不论漓水并未流入湖南境内,但这种说法的明显缺陷是没有涵盖湘西北大片土地。第二种说法将湘潭、湘乡、湘阴,合称三湘。但湘潭、湘乡、湘阴分布在湘北、湘中,也无法概括湖南全省。第三种说法将“三湘”用作湘北、湘西、湘南三地区的总称。虽然这种说法比前两种说法涵盖的地域范围要广,但又把湘中、湘东遗漏了,因此也不能概括湖南全省。

不过还有一种本人比较赞同而又少见的说法,那就是用“三湘”作为“潇湘”、“蒸湘”、“沅湘”的简称。众所周知“沅水”是湖南最长的河流,流经湘西,注入湘东,而湘水流经长沙、湘阴后与沅水汇合,可以说是湘水的下游,称“沅湘”也是无可非议的。屈原在投江前作的《怀沙》里说:“浩浩沅湘,分流汨兮。修路幽蔽,道远忽兮。”在《离骚》里也说:“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唐代戴叔伦也有“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的诗句流传在世。由此可见在古时就已有“沅湘”之称。而漓水并未流入湖南境内,并且漓水与湘水既不同源也不同水系,漓江发源于兴安的猫儿山,向南流入珠江,属于珠江水系。湘江发源于桂林东面的海洋山,向北流入湖南,属于长江水系。因漓江水量小,但水位高,湘江水量大,但水位低,两条江落差有32米。为了将湘江水引入漓江,修建了一条人工运河——灵渠来合流,然后将水通过北渠注入湘江,通过南渠注入漓江。才有了漓湘合流之说。故用“

潇湘、蒸湘、漓湘”用来代指湖南似乎很不妥当。而用“潇湘”“蒸湘”“沅湘”合称“三湘”,就基本涵盖了整个湖南,也比较全面地体现了湖南的地理特征。

总之“三湘四水”均为泛指,只是人们说话时常有的数字化倾向。没必要太过较真,有个大概的了解就行了。

三、关于湖南湘雅医院。长沙有湖南湘雅,湘雅附二,湘雅附三,这三家医院有什么区别吗?

其实我也好奇,我用谷歌搜了一下,发现之前有人聊过这个问题:

湘雅医院和湘雅二医院之间的比较,各个具有哪些优势?

很老了。。。

看下医院介绍

其实从职工人数、实际开放床位数、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次就大致知道医院水平了,毕竟大家都是用脚投票的。。。

四、请问湖南三湘指的是那三湘呢?

湖南位于洞庭湖以南,所以叫“湖南”,这里水系发达,又称为三湘四水。“四水”很好理解,就是湖南境内的四大河流,湘江,资江,沅江,澧水,简称“湘资沅澧”四水;至于“三湘”,就稍微复杂一点,这里介绍几种流传比较多的说法:

第一种是,湘水发源与漓水合流,被称为“漓湘”;中游与潇水合流后,称为“潇湘”;下游又与蒸水合流,称为“蒸湘”,以水系的变化来称三湘。

第二种是,三个有“湘”字的地域,湘阴、湘潭和湘乡,代表了湖南的上湘、中湘和下湘(横向)。

还有说法是以湘东、湘西、湘南三个地区来泛指湖南全省(竖向),以地域的整合来称三湘。

事实上,以上几种说法都不是很全面,也没有标准答案。我们只要记住“三湘四水”是代表湖南就可以了。

湘江(橘子洲)

夕阳照在资江河畔。

常德沅水大桥。

美丽的澧水河。

五、湖南省称呼三湘,哪三湘?

三湘”是“潇湘”、“蒸湘”、“沅湘”的简称。

“三湘”得名虽然有很多说法,但大多是附庸风雅,其实“三湘”与“四水”合称,都是指湖南的地理环境。四水指湘资沅澧四条河流,且以最大的河流湘江而简称“湘”;三湘则是指秦灭楚时,湖南境域内基本就是楚之三郡洞庭郡(湘中)、黔中郡(湘西)和苍梧郡(湘南)。秦灭楚后将洞庭郡和苍梧郡合而为一,成为长沙郡,合楚之黔中郡和巫郡为秦黔中郡。后世以湖南境域基本为楚之三郡而称为三湘。任何经过文人再加工的解释内容,都只是原始含义的引申。

六、三湘是湖南的代称三湘原指?

湖南湘乡、湘潭、湘阴(或湘源),合称三湘。见《太平寰宇记.江南西道十四.全州》。但古人诗文中的三湘,多泛指湘江流域及洞庭湖地区。指沅湘、潇湘、资湘。指湖南。

七、湖南三湘包括哪些?

湖南“三湘”的说法很多,颇具影响和代表性的是潇湘、蒸湘、沅湘之说。

具体指湘江从广西入湘到零陵与潇水汇合后称潇湘,至衡阳与蒸水汇合后称蒸湘,下游与沅水汇合称沅湘。

这一说法还有一个版本,即因湘江与漓江共同发源于广西兴安县的海阳山,合流至兴安县后始向东西分流成湘江和漓江,有人把分流之前的合流部分称为漓湘。由此又有漓湘、潇湘和蒸湘的“三湘”之说。

八、湖南为什么叫三湘,是哪三湘?

  一种代称;  其中“四水”指湘,资,沅,澧;  “三湘”的说法很多,颇具影响和代表性的是潇湘、蒸湘、沅湘之说,具体指湘江从广西入湘到零陵与潇水汇合后称潇湘,至衡阳与蒸水汇合后称蒸湘,下游与沅水汇合称沅湘。这一说法还有一个版本,即因湘江与漓江共同发源于广西兴安县的海阳山,合流至兴安县后始向东西分流成湘江和漓江,有人把分流之前的合流部分称为漓湘。由此又有漓湘、潇湘和蒸湘的“三湘”之说。  “三湘四水”一词对中国人来说是非常熟悉的,无论是媒体还是人们在日常交流中都爱用“三湘四水”来代指湖南。不过对“三湘四水”一词也有很多种提法与解释,“三湘四水”中的“四水”是指湘江、资江、沅江、澧水四条河流,这基本取得了共识。但对“三湘”一词的理解却各有不同。  据考证,“潇湘”一词始于汉代。《山海经·中山径》言湘水“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到唐代中期,“潇湘”不单意指湘水,而是被诗人们衍化为地域名称。而自宋代以来,人们就多以“三湘”代指湖南。究竟何为“三湘”,一般有下面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指:湘水发源与漓水合流后称漓湘,中游与潇水合流后称潇湘,下游与蒸水合流后称蒸湘,故名“三湘”。  一种说法是指:湘乡为下湘,湘潭为中湘,湘阴为上湘,合称“三湘”。  一种说法是指:用作湘北、湘西、湘南三地区的总称,泛指湖南全省。  但是以上三种说法各有缺陷,似乎都无法基本概括湖南全省。据《水经注》称:“湘水出零陵始安县阳海山”。广西北部地区,在汉代属零陵郡管辖,始安县即现在广西的兴安县。阳海山现称阳朔山,阳朔山立有一块“湘漓分派”大石碑,湘水向东北流去,漓水向西北流去,这是湘漓二水的分水岭,人们通称“漓湘”。湘水蜿蜒流入湖南零陵,与发源于九疑山的潇水汇合后向北奔流,这一段为湘水中游,称“潇湘”。潇湘二水滚滚流到衡阳,与蒸水合流,为湘水的下游,称蒸湘。从而将“漓湘”、“潇湘”、“蒸湘”统称“三湘”。这里暂且不论漓水并未流入湖南境内,但这种说法的明显缺陷是没有涵盖湘西北大片土地。第二种说法将湘潭、湘乡、湘阴,合称三湘。但湘潭、湘乡、湘阴分布在湘北、湘中,也无法概括湖南全省。第三种说法将“三湘”用作湘北、湘西、湘南三地区的总称。虽然这种说法比前两种说法涵盖的地域范围要广,但又把湘中、湘东遗漏了,因此也不能概括湖南全省。  不过还有一种笔者比较赞同而又少见的说法,那就是用“三湘”作为“潇湘”、“蒸湘”、“沅湘”的简称。众所周知“沅水”是湖南最长的河流,流经湘西,注入湘东,而湘水流经长沙、湘阴后与沅水汇合,可以说是湘水的下游,称“沅湘”也是无可非议的。屈原在投江前作的《怀沙》里说:“浩浩沅湘,分流汨兮。修路幽蔽,道远忽兮。”在《离骚》里也说:“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唐代戴叔伦也有“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的诗句流传在世。由此可见在古时就已有“沅湘”之称。而漓水并未流入湖南境内,将“潇湘、蒸湘、漓湘”用来代指湖南似乎很不妥当。而用“潇湘”“蒸湘”“沅湘”合称“三湘”,就基本涵盖了整个湖南,也比较全面地体现了湖南的地理特征。

九、湖南三湘四水中三湘指什么?

湖南又称三湘四水,三湘的说法有很多种,众说纷纭。众所周知,湘江是湖南最长的一条江。上游与蒸水汇合,称为蒸湘。中游与潇水汇合,成为潇湘。下游与沅水汇合,称为沅湘。这就是三湘的由来。四水是指湘江,资江,沅江,澧江。三湘四水最终汇入了洞庭湖,围绕着洞庭湖周围,构成了湖南独有的地势风貌,包含了整个湖南。所以湖南三湘四水是指湖南的地理特征,三湘四水包含整个湖南。

十、为什么湖南又称三湘,三湘到底是哪三湘呢?

三湘,湖南别称。“三湘”是“潇湘”、“蒸湘”、“沅湘”的简称[1]。

“三湘”得名虽然有很多说法,但大多是附庸风雅,其实“三湘”与“四水”合称,都是指湖南的地理环境。四水指湘资沅澧四条河流,且以最大的河流湘江而简称“湘”;三湘则是指秦灭楚时,湖南境域内基本就是楚之三郡洞庭郡(湘中)、黔中郡(湘西)和苍梧郡(湘南)。秦灭楚后将洞庭郡和苍梧郡合而为一,成为长沙郡,合楚之黔中郡和巫郡为秦黔中郡。后世以湖南境域基本为楚之三郡而称为三湘。任何经过文人再加工的解释内容,都只是原始含义的引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