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界上哪个湖最大?
世界上最大的湖是:里海 世界最大的淡水湖:苏必略湖 世界最大的咸水湖:里海 世界最深的湖:贝加尔湖 世界最咸的湖:死海 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湖是里海里海是世界最大的内陆湖 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湖是里海 里海是世界最大的内陆湖,位于辽阔平坦的中亚西部和欧洲东南端,西面为高加索山脉。整个海域狭长,南北长约 1200 公里,东西平均宽度 320 公里。面积约 386400 平方公里,比北美五大淡水湖加在一起还要大出一倍多。里海湖岸线长 7000 公里。有 130 多条河注入里海,其中伏尔加河、乌拉尔河和捷列克河从北面注入, 3 条河的水量占全部注入水量的 88% 。里海中的岛屿多达 50 个,但大部分都很小。海盆大体上为北、中、南三个部分。最浅的为北部平坦的沉积平原,平均深度 4 至 6 米。中部是不规则的海盆,西坡陡峻,东坡平缓,水深约 170 至 788 米。南部凹陷,最深处达 1024 米,整个里海平均水深 184 米,湖水蓄积量达 7.6 万立方公里。海面年蒸发量达 1000 毫米。数百年间,里海的面积和深度曾多次发生变化。里海为沿岸各国提供了优越的水运条件,沿岸有许多港口,有些港口与铁路相连系,火车可以直接开到船上轮渡到对岸。 资料来源于21cn
二、围湖造田的危害是什么?
危害是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
三、雾起雾落的变化
雾的成因初步分析 通常,雾的类型不同,形成的原因也明显不同。如辐射雾多形成在雨、阴转晴朗的夜间,主要成因是辐射冷却使低层湿度加大达到饱和;平流辐射雾多形成在晴转多云的前夕,主要成因有辐射冷却和平流增湿;平流雾形成在温度高、湿度大的阴雨天气或转阴雨天气的前期,主要成因是暧湿平流湿度很大。与辐射雾和平流辐射雾形成相关最好的气象要素是风速、云量、湿度条件,特别是风速。在大的天气条件相差不多的情况下,如果相邻站区湿度条件和云量条件也差不多,有雾、无雾的主要差别就在于风速的差异。风速太大常无辐射雾和平流辐射雾。风速与地形有关,在大量区域性浓雾的样本中,多数情况当天下午14时地面图上,如果赣北或赣中都位于高压前部、底部,地面江南为弱北风的晴空区中,第二天早晨生成的辐射雾和平流辐射雾,都有鄱阳湖区和九江地区东部(庐山除外)因开阔、平坦风速稍大而雾少,湖区两侧雾多的特点。有时西侧多,有时东侧多。多与少的原因具体要看每次站点云量等情况。晴朗少云而无雾的湖区风速多≥3 m/s,两侧风速<3 m/s。如果地面高压范围小,强度弱,风速≤2 m/s,多数是1 m/s,或已是高压后部转偏南风,第二天早晨的雾生成在鄱阳湖区较多,湖区两侧少 从图1可以看出,位于江南的低槽切变云带正缓慢南移,相应地面图上,江西处脊前弱的偏北气流中。第二天,江西中、北部天气转晴,在早晨天晴的地方,鄱阳湖两侧和南部出现了34站浓雾,鄱阳湖区和九江东部无雾;不转晴的赣州无雾。 另外,通过分析江西地形图可知,湖区两侧多雾区不完全是在高山区,而是在山区相对低矮的丘陵区域地段,其海拔高度在1 000 m以下,多数为10~500 m高度。 从上面分析可知:风速稍大无辐射雾形成;同样在风速太小或静风的情况下,因上下无扰动,低层水汽不能输送到较高层次也不利于雾的生成。所以有时江南为弱的高压脊或均压场,近地层风速小,开阔的地区仍然 雾较少,而丘陵山区因地形抬升而有雾形成。影响雾区分布的另一个原因是雾的类型。如江西多平流辐射雾,这类雾的形成同样要满足夜间天气晴朗、风速小、湿度大的条件。当中低层处大高压后部,西南暖湿气流加强引起低层湿度条件加大,西部和南部地区先转西南风,湿度增加快,同时又要满足天空少云条件,所以高压后部的平流辐射类雾的落区往往是西部和南部多于东部和北部。如图2是1999年12月2日13时红外云图,它具有平流辐射雾的前期云场代表性特点。相应14时地面图上江南处高压后部,广西和贵州省各站都转偏南风。第二天早上,江西西南部站点都转弱的偏南风。早上江西除东北角的上饶、九江东部、南昌大部、宜春东部以外靠近西南云区的地区都有浓雾。 从上面介绍的2种类型、2幅成雾的前期云图、云场可以看出:雾的形成及落区与类型相关,它有特定的天气形势和云场。如辐射雾的形成要重点考虑天气转晴,特别是夜晴;然后是风速要小;再考虑夜间是否有强的辐射逆温形成。如果是多云天气或风速稍大都无辐射雾生成的可能。如果江南为南高北低形势或高压后部,短时间内仍不会长云,随着西部云系的移近,低层湿度加大,有可能生成平流辐射雾。 参考资料:
四、长江中下游平原的 自然条件 主要作物 生产特点 劳动力多少
1 、自然条件分析:
( 1 )淮河以北是暖温带,其余都属亚热带,夏季气温很高,江汉、洞庭湖、鄱阳湖等平原,周围山岭环抱,不易散热,都以炎热著称。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淮河以北是半湿润区,其余都是湿润地区。春末夏初,梅雨适时适量,对水稻生长更为有利,如果梅雨过短或过长,就会出现旱灾和涝灾。进入 7 月,梅雨结束,在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下,天气晴燥,形成伏旱,此时,热量充足,蒸发量大,农作物生长旺盛,必须保证有充足的水分供应,所以抗旱任务很重。
( 2 )平原广阔,河网稠密,灌溉水源充足。
( 3 )江南丘陵红壤广布,红壤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粘重,是我国南方主要低产土壤之一。
2 、农业特色:
( 1 )淮河以北以种植旱粮为主(江淮地区),以南以水田为主,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和长江三角洲都是著名的水稻产区,本区水稻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在全国占第一位。小麦也是本区的重要粮食作物。
2 )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桑蚕等。江汉平原、长江中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和杭州湾沿岸是我国主要的棉花生产基地之一。(植棉条件:热量充足,土层深厚、肥沃,植棉历史悠久,技术条件好,商品率高。不利条件是春夏有梅雨,夏季常有台风袭击,秋季有连阴雨)油菜播种面积广,成为稻田的越冬作物,浙江、江苏两省的太湖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桑蚕基地,是著名的“丝绸之府”。
( 3 )江南丘陵的红壤区,适宜茶叶、油菜、杉木生长,产量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