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南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浚县大坯山。洛阳龙门. 白云山 .龙峪湾
二、我的家乡作文600字
我和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在海天相连的南黄海之滨,有一张伸向东方的巨掌!这里有浩淼无边的东方第一大滩涂,蜿蜒百里的范公堤,雄视东疆的海子牛,风味独特的天下第一鲜,高亢亮丽的新店山歌......浩淼的水,湛蓝的天,无垠的滩涂,更有朴实无华的如东人,这一切描绘了特色鲜明的南黄海风情。
然而改革开放之前,我的家乡又是另一方景象。质朴的渔民以海为生。过去,南黄海边的一些穷苦渔民因置办不起渔船、网具,不能到海上去张网捕捞,只得靠下小海维持生计。他们在小汛日子与大汛退潮之后的间隙,带一柄二齿耙儿与两只海兜子,来到海边沙滩,踩文蛤,捉蟛蜞,拾泥螺。有时潮水尚未退尽,站在丫漕里用小耥网捞取小鱼小虾。这种赶海采捕就叫下小海。
下小海得懂潮汛。什么日子大汛,什么日子小汛;大汛期何时涨潮,何时退潮,他们了如指掌,而且在茫无人烟的空阔海滩上能辨识方向。所以初次下小海的毛头小伙,都由老海户带领,否则极易发生意外。下小海一律步行着下去,他们以脚踩、用耙子扒,很费一番力气。在湛蓝色天空与灰褐色沙滩的映衬下,赶海人矫健的身影如同海子牛一般。由于长期受海风熏拂和日头照晒,苍老的面容,古铜色的肌肤,显示出他们人生的沧桑与日子的艰辛。他们头戴小沿凉帽,赤裸着上身,光着双脚,腰间系一个盛饭的蒲草小饭包,在海滩上觅宝似地扒挖、踩踏。有时为了安全,不待海兜子装满,就用长扁担挑着急匆匆地往回赶。应着流星似的脚步,扁担在肩头有节奏地颤悠、跳动。当时在他们中间流传着这样的歌谣:下海踩虫车螯(文蛤),顺带拾泥螺,挑着上岸去,一路乐呵呵。其实那时的文蛤贱得一角钱可买十斤,蟛蜞、泥螺就更不值钱了。靠下小海养家活口的渔民自是十分艰难与窘困。但是他们有大海一般的性格,坦荡、乐观。在他们看来,肩上挑回的不仅是海鲜贝类,更是希望和寄托。
下小海需大半日方能有所收获。赶海者一般在夏秋季节下去,寒冬与早春气候寒冷,加之白天日头短,很少有人下小海的。有时遇上突然降临的风暴或怪潮,常会因逃避不及而丧失生命,旧时几乎每年都发生数起赶海人被潮水吞没的悲剧。
改革开放后,南黄海渐渐显示出她那蓬勃的一面。当然,仍旧有人下小海。只是随着近海贝类资源日渐减少,加之滩涂大都划归个人承包养殖,所以很难采取昔日那样多的野生文蛤、竹蛏等贝类海鲜了。渔民与海边农民有时利用闲暇日子,到海滩上捉蟛蜞、拾泥螺回来自家吃,或者挑去市上卖几个零花钱,这仅是作为一种生活的调适与乐趣,而绝非是以此来维持生计了。
去年年初,如东县沿海旅游开发区挂牌成立,他们按照生态休闲游、海滨风情游、特色文化游的定位,委托国际知名公司规划设计,分别建设掘港旅游服务中心、苴镇海滨生态旅游区、洋口渔港休闲度假旅游区、丰利和栟茶文化园景区以及东凌休闲度假区,在沿海100多公里的地带形成吃、住、行、游、购物和娱乐的旅游长廊。
“一路走来玩得开心,吃得舒心,乐在其中。”9月中旬,日本游客川岛带领20多个客人来如东旅游。跳跳“海上迪斯科”,听听“空中交响乐”(放风筝),吃吃“天下第一鲜”,游客们如痴如醉,流连忘返。今年以来,已有50多万名中外游客到如东一饱眼福和口福。
随着洋口港的进一步建成,南黄海又将再一次迎来她的鼎盛时期!洋口港的通航使如东联通五洲,走向世界,将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如东必将成为长三角地区生产要素的快速集聚区和外来投资者的首选地,成为长三角地区最具发展活力、最具发展潜力的县份。随着洋口港的初步通航,如东进入了桥港时代,家乡人民将抓住江苏沿海开发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沿海产业发展,争当江苏沿海开发第一县,实现如东的跨越和腾飞。而苏通大桥的通车、崇启大桥的开工,以及沪崇铁路的开工,进一步加快了如东的发展。
(结尾你再写一下你对家乡的热爱,展望家乡的未来,以及对家乡的祝福)
三、关于一叶知秋的诗句
1、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出自元代徐再思的《水仙子·夜雨》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释义:
夜雨一点点淋在梧桐树叶上,秋声难禁,打在芭蕉上,惹人愁思不断。半夜时分梦里回到了故乡。醒来只见灯花垂落,一盘残棋还未收拾,可叹啊,我孤单地留滞在新丰的旅馆里。靠在枕边,十年的经历,远在江南的双亲,都浮上心头。
2、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出自宋代叶绍翁的《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释义: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3、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出自宋代朱熹的《偶成》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释义:
青春的日子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还没从美丽的春色中一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4、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出自唐代李白的《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释义:
江边的城池好像在画中一样美丽,山色渐晚,我登上谢朓楼远眺晴空。两条江之间,一潭湖水像一面明亮的镜子;凤凰桥和济川桥好似落入人间的彩虹。村落间泛起的薄薄寒烟缭绕于橘柚间,深秋时节梧桐已是枯黄衰老之像。除了我还有谁会想着到谢朓北楼来,迎着萧飒的秋风,怀念谢先生呢?
5、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出自清代赵翼的《野步》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释义:
料峭的寒风催着换上了厚衣服,到附近的郊区原野去游玩。秋风最爱多管闲事了,它一来,不但把枫叶变红,还把人的头发变白了。
6、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出自唐代王绩的《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释义:
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