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及宁波周遍地区有哪些好玩点的地方?
周边:
◎天一阁
“到宁波不到天一阁,等于没有到过宁波”。 素有“南国书城”的天一阁,为明代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楼,取《易经》中“天一生水”的说法,把藏书楼定名为“天一阁”。阁内藏书13000多卷,其中大部分是明代刻本和抄本,有不少是海内孤本。除了藏书丰富,天一阁在防火、通风、防潮方面也独具特色。据说,范钦在兴建书楼时反复考虑过防火问题,他在阁前开凿一座水池,池下有暗沟与月湖相通,使池水终年不竭,万一失火,可就近汲水抢救。康熙四年,范钦的曾孙范光文在阁前池边建造假山,增筑小桥亭榭,环植竹木,用山石砌成“九狮一象”,面积虽小,相当精巧,颇具江南园林特色。后来各地保存《四库全书》的文源、文渊、文津、文溯、文汇、文澜、文宗七阁都是模仿天一阁的式样而建造,从此天一阁享誉全国。1935年,把原在尊经阁等地的历代石碑,一起移建到天一阁后院,命名为“明州碑林”。共有宋、元、明、清石碑80余块,其中以三块“南宋旅日华侨碑”最为珍贵,这是迄今已发现的南宋时明州港最早的文物,也是国内现存最早的华侨文物。
参观线路:西大门→东明草堂→天一阁→东园→书画馆→南园
交通:火车站乘560路到到天一阁站下车
门票:20元
宁波人过年习俗是什么?
正月初一为春节,旧称元旦。是日,人们早起,着新衣、戴新帽、穿新鞋,以示辞旧迎新。谓穿未下过地的新鞋,新的一年可脚轻手健。男主人起床,口念吉词先开门,放炮仗于门口,称“开门炮”。开门炮一般放三个,要“带四放三”,留一个作“备炮”,宁波话“备炮”出典于此。炮仗放得越高越响,示意新年吉利。若是“吹、吹、吹”的哑炮,则示为不吉,要马上就说:“哦,吹吹响,今年会发财。”并立即补放一个。
大族、大户人家供奉祖先遗容画像于祠堂或中堂(堂前间),一般悬五代之内的祖宗像,称为“供帧子”、“供影子”、“供金紫(昔绘像皆金冠紫衣) ”,均同义。有的宗祠族规,男子l6岁才可拜祭,女子不在内。由轮着当办者分发麻饼(亦称吉饼)一双或碗两只。各家幼者依序拜尊长,称“拜岁”。除夕夜巳分“压岁钱”,用红纸包起来压在幼者枕头底下,故谓“压岁”。
是日,早上吃汤团(汤圆),寓意团团圆圆。有些人家全家吃素一天。这天习俗最大特点是让家里日用器物“休息”一天,也即让家庭主妇休息,不扫地、不乞火(不向别人点火、点香烟)、不杀牲、不动刀剪、不倒马桶、不洗涤衣服,也不打骂孩子、不讲不吉利的话。早晨见面忌说“早”字,谓说了要招来今岁跳“蚤”多。走路如跌跤,要马上说:“哦,元宝一跌。”此晚,未昏即眠,不点灯火,谓点灯将招来今岁蚊蝇多。睡前,放“关门炮”。晚上不出门,俗称过“太平夜”。
初二至初七八,迟的到十五,各家出门走亲戚“拜岁”,一般先至亲后远亲,少拜长以婿拜翁、甥拜舅、侄拜姑等为重,互相款待酒席,称“岁饭”、“岁酒”。
初五,为财神日,经商人家最重此日,“请财神”后才开门营业,称“开市”。信佛者,有的于初七夜走七座桥,且不走回头路,初八拜八个寺院,俗称“走七桥”、“拜八寺”。
其间,民间娱乐活动有舞龙灯、跑马灯、大头和尚等。与别地稍异者有“佯扫地”,即乞丐(此时称“发财人”)背负筐,手握缀有红球的扫帚,佯作扫地状,口唱俚歌:“撩起金丝帚,瑞格(象声)一把扫。扫到东,老板屋里有青龙,青龙盘米缸,黄龙盘谷仓;扫到南,老板屋里发大财,大元宝使箩抬,小元宝使船载。”
宁波人过年的习俗
这几天,过年的气氛是越来越浓了,这不,昨日上午在拥有400年历史的大方岳第,“老墙门、新居民———月湖人家拜新年活动”热热闹闹地开场了,他们要按照传统方式提前共度“大年初一”。
甬上文物保护志愿者杨古城、市文艺学校原副校长虞秀玲身着喜气的唐装,他俩俨然就是慈祥的太公太婆;扎着冲天辫、顶着瓜皮帽的女孩男孩们“爷爷奶奶”叽叽喳喳叫得欢;老宅子的堂前更少不了前来串门大拜年的月湖周边7个社区的居民代表。
老底子阿拉宁波人过年咋过过?且听天一阁里人称“洪太公”的民俗专家洪可尧先生打开他的话匣子:现在阿拉的春节是指农历的正月初一,本义应是元旦,即一年的第一日。广义的春节泛指年初一前后的一段“过大年”的日子,最长可从腊八直到元宵,但宁波人习惯上从正月初一开始算,到了正月初五,“出门人”要启程上路,春节基本结束……
过年风俗多多,还是看一看现场的民俗演示,再从老人家口中仔细领教一下其中的讲究和说法吧:
关键词:贴春联
研上浓浓的墨,一挥而就的是饱含深意的“春之祝福”:“千门万户 日,独把新桃换旧符”,“金猴玉兔弄春色,紫燕黄莺弹妙音”,“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甬上书法好手沈元魁、裘颖、龚烈沸、沈师白等人所书的火红春联转眼间挂满了天井廊下。按照老底子的规矩,春联是在除夕夜挂到大门口的。
关键词:开门炮
大宅门缓缓打开,穿红着绿的孩子们簇拥着太公太婆走出来,“嘭”的一声,开门炮冲天而起。大人们互相道贺新年,“猴年大吉”的大红剪纸前,提花灯、踢毽子、吃冰糖葫芦的孩子展开笑脸。开门炮是欢度春节的第一个信号,这一习俗在农村尤甚,它表示这家主人在新年的第一天依旧保持着开门出工的勤劳习惯。
关键词:祭祖拜年
拜年真的是要拜的,太公太婆拜的是祖宗,晚辈们是给长辈拜岁。麻饼、芝麻糖、瓜子、花生、红枣、桂圆、桔子、苹果摆了满满一桌子,这些都是招待小辈孩童的零食,称“盘手果”。未成年的晚辈行拜岁礼后,可以得到拜岁钱,因此这是孩子们的开心一刻。
关键词:吃汤团
“吃了汤团,团团圆圆”,以白糖、猪油、芝麻粉做馅的猪油汤团是家家户户必备的,也是大年初一早餐必吃的。宁波有一首儿歌这样唱道:“拜岁拜嘴巴,坐落瓜子茶,猪油汤团烫嘴巴。”汤圆是整个春节期间宁波人待客的主要点心。
关键词:全家福
在大方岳第明堂街沿前,二三十人围在一起拍一张“月湖人家全家福”,大人小孩一起欢欢喜喜留下这新年的吉祥和喜悦。
除了现场模拟的以上几种方式外,宁波人过年的花样还有不少:譬如“祭灶”、“谢年”、“发压岁钱”、“走人客”、“闹花灯”等等,这些有趣的事以及神秘的规矩,孩子们往往掰着手指头也数不过来。
“老墙门、新居民———月湖人家拜新年活动”由市文保所、海曙区月湖街道等单位联合主办,主办方称,通过这一活动,将再现宁波的年节文化,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尤其是民俗文化的保护意识。本活动由宁波电视台现场录制,将在正月里播出,有兴趣的市民不妨通过荧屏感受一下现场的欢乐。